烟用搭口胶的热解特性及其对卷烟品质的影响研究
许欣;曹芸;胡永华;李诗平;贾良元;项磊;高瑞江;彭晓萌;郑丰;【目的】探究搭口胶的热解产物对烟气品质及其感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热解光电离质谱(Py-SPI-MS)、元素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对10种卷烟搭口胶样品的成分及热解产物进行分析,并对这10种搭口胶制成的卷烟样品的烟气指标和感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10款搭口胶主要成分均为醋酸乙烯酯与乙烯的共聚物,在空气中热分解温度集中在330℃~400℃,其中9#、10#搭口胶样品中含有酰胺类添加剂,在220℃时会热裂解释放氨气等物质;(2)使用9#、10#搭口胶制作的卷烟样品在模拟燃烧条件下产生的氨气含量分别为7.8μg/支和7.5μg/支,较其他搭口胶制成的卷烟样品略高,主流烟气的感官刺激性增强,口腔舒适性下降,浓度和劲头有所提升。
基于光散射法研究多元醇对加热卷烟烟雾光学特性的影响
朱龙杰;曹毅;吴昌健;刘梦梦;王珂清;陈蕊;张媛;朱怀远;【目的】掌握多元醇在加热卷烟中的烟气释放特性。【方法】使用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烟气特性检测仪分析多元醇及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在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复合体系下,研究加热卷烟主要成分在不同部分中的质量分布规律及加热温度对加热卷烟烟雾散射光强度的影响。【结果】(1)在单一多元醇体系中,5种多元醇加热卷烟烟雾散射光强度的整体大小顺序为甘油>1,3-丁二醇>1,2-丙二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400>PEG600。(2)在复合多元醇体系中,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相较单一多元醇的烟雾散射光强度提升明显且在不同加热温度下,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均明显大于甘油加热卷烟。(3)多元醇加热卷烟主要成分的质量分布差异明显,水分主要在烟气中,烟碱主要在滤嘴降温段和烟芯段,甘油主要在烟芯段,而1,2-丙二醇和1,3-丁二醇主要在滤嘴降温段。(4)复合多元醇的释放率和转移率较甘油均有较大提升,但与烟碱的释放协同性低于甘油。
基于3D视觉的GDX6包装机商标纸智能装载系统
张志彬;蒋景强;陈瑾龙;张小杭;王己锋;针对GDX6包装机人工装载商标纸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基于3D视觉的GDX6包装机商标纸智能装载系统。该系统采用3D视觉相机采集商标叠图像,利用YOLOv5s-seg实例分割模型对商标叠进行检测,检测的商标叠平面坐标与场景点云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分割点云信息,最终得到商标叠的位姿结果。根据位姿结果,协作机器人输送商标叠至无损切割及分离装置进行无损切割和分离包裹纸,进一步通过放置料库将商标叠输送至包装机传送带上。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商标叠实现快速的实例分割和位姿估计,性能可代替人工完成正常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要求,提高了包装机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加热卷烟产品中烟支智能识别技术现状分析
汪子钦;吴泽林;晁超越;刘义波;李峰;胡静;【目的】掌握智能识别技术在加热卷烟产品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对加热卷烟产品烟支智能识别专利进行检索,并分析6款具有烟支智能识别功能的加热卷烟产品原理和识别准确率。【结果】(1)当前实现烟支智能识别功能的方案主要分为传感式识别和机械式识别2类,各大烟草公司的专利布局主要集中在传感式识别方向;(2)机械式识别方案相较于传感式识别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识别准确率高的优势,但无法识别烟支种类,在实现器具智能化方面略显不足;(3)基于图像传感器和基于电感传感器的识别方案将是烟支智能识别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基于改进YOLO v8的烟叶碎片中杂物的识别
楚晗;童帅帅;郭坤;张相辉;韩校星;徐帅华;张攀峰;党霞;【目的】提升打叶复烤生产加工杂物剔除效果,解决剔杂过程中复杂场景干扰和小目标漏检等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模型的烟叶碎片杂物检测方法,设计了多分支坐标注意力融合模块(MBCAF)以增强多尺度特征提取能力,引入大核卷积注意力机制(LKASPPF)以优化全局特征捕获能力,同时新增小目标检测头以降低小目标漏检率。【结果】改进后的模型平均精确度(mAP)达到98.5%,较基础YOLO v8模型提升15.1%,小目标漏检率显著降低。此外,模型经过生产线上的实际应用验证,能够在复杂生产环境中实现高精度的实时杂物检测和剔除。【结论】本研究实现了打叶复烤碎片集中处理线杂物检测和剔除,为烟叶加工自动化杂物剔除以及智能化生产提供了可行方案。
烟草专用标准恒流孔期间核查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高凤;王晶;杨荣超;闻静;倪嘉曦;彭艺茹;潘辰;刘洋;杨涓;江凤玲;张晰祥;余啸辉;邱雨;史占东;【背景】实现适用于卷烟工业企业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卷烟吸阻、通风率及滤棒压降检测设备标准恒流孔的日常期间核查。【方法】基于质量流量计开发了一种标准恒流孔期间核查装置。选取3个标准恒流孔,开展了期间核查装置的重复性、稳定性以及与烟草专用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比对实验,并选取实验室在用标准恒流孔进行了期间核查。【结果】(1)期间核查装置的重复性测量结果最大标准偏差为0.016 mL/s,稳定性测量结果极差最大为0.05 mL/s。(2)针对相同的标准恒流孔,开发的期间核查装置与烟草专用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测量结果最大相对误差小于0.2%。(3)利用该装置对10个不同标准恒流孔进行10次期间核查,变异系数为0.07%~0.42%。(4)开发的期间核查装置体积约为行业烟草专用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四分之一,单次测量时间从约4 min缩短至2 s。【结论】开发的期间核查装置能够满足卷烟吸阻和通风率及滤棒压降检测设备的日常核查,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便于携带和推广应用。
我国主产烟区若干气象因素与烟叶化学成分关系的研究
戴冕对 10个主产烟区 (省 ) 114份C1F烟样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烟样产地的温、光和水 3大气象因素 18个气象项目的大量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主要结果是 :①光照因素与烟叶还原糖积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温热因素对还原糖的积累相关不显著 ;②雨湿因素对烟叶烟碱的积累呈极显著的的正相关关系 ;③光、温和水对烟叶蛋白质积累未发现明显相关 ;④光、温和水 3大气象因素对烟叶糖碱比值呈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我国主要产烟省烤烟元素组成和化学品质评价
胡国松,赵元宽,曹志洪,赵兴,赵振山,陈江华,张新,周秀如,李仲林分别于1993年1994年在云南、贵州、河南、山东、辽宁和安徽省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我国近两年来烟叶化学组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烟叶营养元素平均含量整体上均处于正常范围,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问题。南方烟区氮肥使用的不合理情况比北方严重,烟叶钙含量过高,南方少数地区可能会因土壤绝对镁含量低而缺镁,北方石灰性土壤有可能因钙镁比例失调而出现缺镁,云贵硫含量超标样品高达20%以上。个别地方烟叶氯含量大于1.5%,但少数南方烟区部分烟叶的氯含量低于0.1%,应适当补氯。贵州、云南、山东等省的烟叶匀有50%以上烟叶铜含量低于15mg/kg,应考虑施铜,河南有些烟叶的锌含量低到无法检测,应补锌,贵州烟叶硼含量约有一半低于15mg/kg,可以考虑补硼。我国烟叶钠和铝的含量均是以河南为最高,但镉的含量却是云南和贵州高于其它省份。烟碱和还原糖整体上均处于正常范围,均以河南烟叶最接近美国认定的最佳含量,云南和贵州部分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大于5%和6%,严重超标,贵州烟叶还原糖含量变异最大。
多指标正交试验数据的优化分析及应用
胡建军;周冀衡;柴家荣;张仕华;以文献的试验数据为例,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多指标正交试验数据的优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多指标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最好要考虑误差(空白列)的影响和进行方差分析,以准确寻找重要试验因素;(2)对于试验效应不显著的因素,不宜与评价指标做相关性分析;(3)不同评价指标下各因素的最优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综合方差分析、因素贡献率和同一因素不同水平效应差异显著性检验的结果,确定试验最优水平组合。
全球电子烟市场发展、主要争议及政府管制
李保江;论述了全球电子烟市场发展趋势,以及由电子烟引发的争议;针对各国政府对电子烟管制的现状,即严格禁止、纳入药品管制、纳入烟草制品管制或作为消费品监管四种类型,分析了电子烟管制的趋向,提出了我国加强电子烟管制的可行方案:立足我国国情和电子烟市场发展实际,把电子烟纳入烟草制品进行管制,促进我国电子烟市场早日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
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邓小华;周清明;周冀衡;黎娟;以湖南主产烟区烤烟样本为材料,通过对烟叶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的量化评定以及对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测定,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典型相关关系,烟叶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外观质量与物理性状;烟叶质量不同评价指标的关系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烟叶质量组间关联上起主要作用的外观质量评价指标是成熟度、叶片组织结构和发育状况,物理性状评价指标是叶片厚度、单叶重和叶质重,化学成分评价指标是烟碱和还原糖,评吸质量评价指标是香气量、香气质和灰色。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来简化烟叶质量评价指标是可行的。
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蔺忠龙;郭怡卿;浦勇;毛建书;夏开宝;杨嘉;程在全;综述了天敌昆虫、昆虫性信息素、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制剂、转基因技术在烟草病虫害生物防治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认为生物防治具有无污染、无公害、长效等优点,将成为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