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引排行
我国主产烟区若干气象因素与烟叶化学成分关系的研究
戴冕对 10个主产烟区 (省 ) 114份C1F烟样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烟样产地的温、光和水 3大气象因素 18个气象项目的大量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主要结果是 :①光照因素与烟叶还原糖积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温热因素对还原糖的积累相关不显著 ;②雨湿因素对烟叶烟碱的积累呈极显著的的正相关关系 ;③光、温和水对烟叶蛋白质积累未发现明显相关 ;④光、温和水 3大气象因素对烟叶糖碱比值呈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我国主要产烟省烤烟元素组成和化学品质评价
胡国松,赵元宽,曹志洪,赵兴,赵振山,陈江华,张新,周秀如,李仲林分别于1993年1994年在云南、贵州、河南、山东、辽宁和安徽省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我国近两年来烟叶化学组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烟叶营养元素平均含量整体上均处于正常范围,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问题。南方烟区氮肥使用的不合理情况比北方严重,烟叶钙含量过高,南方少数地区可能会因土壤绝对镁含量低而缺镁,北方石灰性土壤有可能因钙镁比例失调而出现缺镁,云贵硫含量超标样品高达20%以上。个别地方烟叶氯含量大于1.5%,但少数南方烟区部分烟叶的氯含量低于0.1%,应适当补氯。贵州、云南、山东等省的烟叶匀有50%以上烟叶铜含量低于15mg/kg,应考虑施铜,河南有些烟叶的锌含量低到无法检测,应补锌,贵州烟叶硼含量约有一半低于15mg/kg,可以考虑补硼。我国烟叶钠和铝的含量均是以河南为最高,但镉的含量却是云南和贵州高于其它省份。烟碱和还原糖整体上均处于正常范围,均以河南烟叶最接近美国认定的最佳含量,云南和贵州部分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大于5%和6%,严重超标,贵州烟叶还原糖含量变异最大。
全国主要烟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评价
陈江华,李志宏,刘建利,王刚,龙怀玉,雷秋良,张认连,张维理在我国主要烟区土壤养分普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及其在主要产区的分布规律,指出了我国植烟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植烟土壤速效磷、交换性钙、镁,以及微量元素锌的含量尚丰富;本次普查一半区域土壤pH值不适宜烤烟生长,土壤速效氮含量也较高;我国植烟土壤有机质总体偏高;速效钾、有效硼全面缺乏。文章提出我国今后在烤烟施肥中应注意的问题。
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量化关系研究
蔡宪杰,王信民,尹启生根据初步建立的量化烟叶外观质量指标体系,定量分析烟叶成熟度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物理性状、评吸品质的关系,明确了烟叶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定量相关关系;验证了关于烟叶成熟度方面的许多定性描述,定量验证了烟叶成熟度越好,烟叶质量越高的结论。
中国烟叶矿质营养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特征研究
陈江华,刘建利,龙怀玉利用2002年抽样调查的220个烤烟样品,对我国烤烟中的氮、钾、磷、钙、镁、锰、铜、锌、硼、钠、铁、氯、烟碱、还原糖等14个指标 的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除钙、钠、锌、硼、还原糖、烟碱外,其余指标在品种之间的差异极显著,但不同指标在品种之间 的高低秩序不同。在样本数较多的K326、云烟85、云烟87、NC82、NC89中,K326的钾含量为1.79%,显著地高于云烟85、NC82、 NC89,NC82、云烟87的氯含量分别为0.39%、0.32%,显著地高于K326、云烟85、NC89中的氯含量;2)氮、硼、烟碱含量从上部烟 叶到下部烟叶显著地依次降低,而钾、铁、还原糖则从上部烟叶到下部烟叶显著地依次升高;3)烟碱含量地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而 其余指标在地域之间的差异极显著,但不同指标在品种之间的高低秩序不同。河南烟叶的钾含量显著地低于其他省份,贵州烟叶的 氯离子含量显著地高于其他地方,湖南烟叶的还原糖含量显著地低于其他所有地方;4)我国烟叶氮、磷、钾、钙、镁、锰、氯、铜、锌、 硼、钠、铁、烟碱、还原糖含量落在巴西烟叶范围之内的理论概率分别为0.525、0.598、0.485、0.338、0.462、0.839、0.449、0.384、 0.275、0.586、0.621、0.586、0.739、0.684;还原糖、烟碱、钾、氯含量符合“国际型优质烟叶”质量标准的概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烟叶中重要致香物质的分析
周淑平,肖强,陈叶君,轩俊锋,唐远驹本文对8个不同生态地区初烤烟叶中的重要致香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对初烤烟叶中的致香成分影响较大。不同产地的烟叶及不同部位烟叶中的重要致香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不同栽培条件对烟叶中的致香化学成分有影响。
用烟叶化学成分进行烟叶质量评价
杜文;谭新良;易建华;苏庆德;研究了以烟叶化学成分为基础,利用评价曲线对烟叶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选取对烟叶质量有重要影响而相对独立的化学指标还原糖、总碱、氯和钾对批次烟叶进行多次取样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和变异值,根据平均值评价批次烟叶化学成分的合理性,根据变异值评价批次烟叶质量的一致性。评价时按烟叶实际可用性设计了评价得分曲线,构造相应的评价函数来计算评价得分。用此方法对17个批次烟叶进行了质量评价,计算了量化的烟叶质量一致性和化学成分合理性的评价得分,结果符合烟草加工企业对烟叶原料可用性评价的要求。该方法基础数据易得,评价结果贴合实际,是一种简便实用的烟叶质量评价方法。
烤烟碳氮代谢与烟叶香吃味关系的研究
史宏志,韩锦峰,刘国顺,王彦亭本文提出了用碳氮比(C/N)和硝酸还原酶与转化酶的活性比(NR/IV)作为衡量烟叶碳氮代谢协调性和香吃味品质优劣的指标。相关分析表明,烟叶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C/N、NR/IV活性比值、淀粉酶、转化酶、NR活性、蛋白质、烟碱、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与烟叶最终评吸总分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以C/N和NR/IV活性比值与评吸总分的相关性较大。因此,C/N比值及其动态变化模式可以作为衡量和判断烟叶香吃味品质的理想指标,NR/IV比值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保持适宜的C/N和NR/IV活性比值,促进碳氮代谢协调发展是获得优良香吃味品质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回归方程求最大值,得到在烟苗移栽后43天,73天,90天和烘烤叶的最佳C/N值分别为10.59,11.51,15.22,18.86和17.11,其理想的变化模式为:移栽后60天以前,碳氮比增长缓慢,60天以后,进入快速增长期。
云南烤烟中性香味物质分析研究
冼可法;沈朝智;戚万敏;夏巧玲;陈亚申;应用溶剂提取、顶空分离、柱色谱、毛细管气相色谱等分级分离方法以及GC/MS、GC/IR分析鉴定技术,对我国的优质烤烟——云烟的中性香味物质做了分析研究,筛选出有云烟香味、组成较简单的香味物质组(集份),从香味物质组鉴定出129种成分。根据重点香味物质组Ia的分析数据,用已有单体做了云烟香味重组试验,配成的重组香味物加至东北中三单料卷烟,可产生近似云烟的烟香味。研究表明,云烟特征香味是多种香味物质按一定比例组成的。与河南烤烟香味物质初步对比分析也证实,云烟的清香与河南烟的浓香都是多种香味成分按各自不同比例组成的综合感官质量的反映。
不同施氮水平和氮素来源烟叶碳氮比及其与碳氮代谢的关系
韩锦峰,史宏志,官春云,杨素勤,薛超群,谢德平,王廷选,付庆跃研究表明,烟叶在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碳氮比逐渐增加并表现一个快速增长期,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趋于推迟和不明显。烟叶烘烤后碳氮比有所下降。烟叶碳氮比变化与含氮量相关性大于含碳量,后者在烟叶发育过程中变幅较小,但在施氮水平低时,表现由升到降的变化。烟叶C/N与NR活性、蛋白酶活性、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烟碱含量有密切关系,且随着叶片发育和成熟,相关系数加大,大于总施氮量、无机氮施量和有机氮施量与它们的相关性。后期C/N与碳氮代谢物质的相关性表现为:NR活性>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烟碱含量。烟叶发育和成熟过程中NR活性和蛋白质含量降低,烟碱和还原糖含量升高,但在不同施氮水平和氮素来源下其变化模式有显著差异。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有机氮和无机氮适当配比,有利于调节C/N和碳氮代谢。